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长期过量摄入酒精导致的肝脏脂肪沉积病变,属于酒精性肝病的早期阶段。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乙醛等有害物质,直接损伤肝细胞。长期饮酒会抑制肝脏对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同时促进脂肪酸合成,导致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过度堆积。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40克且持续5年以上时,约九成饮酒者会出现脂肪肝。早期表现为肝区隐痛、乏力、食欲减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黄疸。超声检查可见肝脏回声增强,血液检查显示转氨酶轻度升高。
若继续酗酒,脂肪肝可能进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合并肥胖、糖尿病或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肝损伤进程会显著加快。妊娠期女性饮酒可能导致急性脂肪肝,危及母婴生命。某些遗传代谢缺陷人群对酒精敏感性更高,少量饮酒即可诱发脂肪变性。长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时,酒精会加重肝脏损害。
建议控制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适量补充奶蓟草提取物等护肝成分。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脏超声监测,出现右上腹持续疼痛、皮肤黄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戒酒6-12个月后,早期酒精性脂肪肝通常可逆,但已发生纤维化则需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