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下血肿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通常由头部外伤、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需立即清除口腔分泌物,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氧气供应。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氧水平在正常范围。避免颈部过度屈曲或旋转,防止加重脑水肿。
2、降低颅内压
抬高床头30度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颅内压。可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或呋塞米注射液脱水降颅压。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颅内压的行为。密切监测瞳孔变化和意识状态,及时发现脑疝征兆。控制液体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手术治疗
对于血肿量大、中线移位明显的患者需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钻孔引流术。术前需完善头颅CT检查明确血肿位置和范围。术后留置引流管,持续监测颅内压变化。必要时进行去骨瓣减压术,为脑组织肿胀预留空间。术后需预防感染和癫痫发作。
4、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控制出血,苯巴比妥钠注射液预防癫痫发作。头痛剧烈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预防应激性溃疡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控制血压可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避免使用抗凝药物以防加重出血。
5、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语言障碍患者需进行言语康复训练。认知功能障碍者可进行记忆力和注意力训练。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血肿吸收情况。康复期需加强营养支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以低盐、低脂、高蛋白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肢体活动情况。康复期间定期随访,按医嘱进行影像学复查。出现头痛加重、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