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锁骨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恢复。锁骨骨折通常由外伤、运动损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产伤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医生会通过专业手法将骨折端对齐,过程中需避免过度牵拉。复位后需配合影像学检查确认位置,儿童骨骼愈合能力强,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复位后可能出现局部肿胀,可通过冰敷缓解。
2、外固定
常用8字绷带或锁骨带固定4-6周。固定时需保持双肩后伸体位,定期调整松紧度避免皮肤压伤。外固定期间需限制上肢活动,避免骨折端移位。固定期间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儿童适用止痛药。存在感染风险时可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剂量,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影响骨骼愈合。
4、物理治疗
拆除固定后可通过超声波治疗促进骨痂形成,使用经皮电神经刺激缓解疼痛。恢复期可进行肩关节被动活动训练,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物理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
5、手术治疗
适用于严重移位、开放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儿童多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避免损伤骨骺。术后需用三角巾保护2-3周,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手术可能留下微小疤痕,可通过硅酮凝胶贴片改善。
儿童锁骨骨折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恢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睡眠时保持平卧位。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进度,发现固定松动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需加强安全防护,运动时做好肩部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