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可通过尿常规、泌尿系超声、腹部X线平片、CT尿路成像、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确诊。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及时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1、尿常规
尿常规是泌尿系结石的基础筛查项目,可发现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及结晶等异常。多数结石患者尿液中会出现潜血阳性,合并感染时可见白细胞升高。尿pH值异常可能提示特定类型结石,如尿酸结石多见于酸性尿。该检查无需特殊准备,留取晨起中段尿送检即可。
2、泌尿系超声
泌尿系超声能清晰显示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的结石情况,对肾盂积水等并发症敏感度高。超声检查无辐射且操作简便,可发现直径超过3毫米的结石,并能判断结石位置与肾积水程度。检查前需饮水憋尿使膀胱充盈,但输尿管中段结石可能因肠道气体干扰而漏诊。
3、腹部X线平片
腹部X线平片能显示90%以上的阳性结石,包括草酸钙、磷酸钙等含钙结石。通过KUB平片可观察结石大小、数量及解剖位置,但对尿酸结石等阴性结石检出率低。检查前需清洁肠道减少伪影,孕妇及备孕人群应避免此项检查。
4、CT尿路成像
CT尿路成像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金标准,能检出所有类型结石并精确定位。薄层CT可发现1-2毫米的微小结石,还能评估肾实质厚度及周围组织情况。非增强CT适用于急诊排查,增强CT可同时评估肾功能。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造影剂。
5、静脉尿路造影
静脉尿路造影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显示尿路形态,能明确结石梗阻部位及肾功能状态。该检查可动态观察造影剂排泄过程,对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诊断价值高。需提前做碘过敏试验,检查后应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确诊泌尿系结石后应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等摄入。适当进行跳跃运动可能促进小结石排出,但剧烈腰痛或发热需立即就医。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饮食结构,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复杂性结石需遵医嘱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