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片和艾司唑仑片均属于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但两者在作用时间、适应证及代谢特点上存在差异。地西泮片半衰期较长,多用于抗焦虑、肌肉松弛及癫痫持续状态;艾司唑仑片作用时间较短,主要用于失眠及焦虑的短期治疗。
1、作用时间
地西泮片的半衰期可达20-50小时,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地西泮可延长作用时间,适合需要持续镇静的情况。艾司唑仑片的半衰期为10-24小时,起效快且体内清除较快,适合入睡困难型失眠患者。
2、适应证
地西泮片适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酒精戒断综合征、骨骼肌痉挛及癫痫持续状态。艾司唑仑片则针对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等短期失眠症状,以及情境性焦虑发作。
3、代谢途径
地西泮片通过肝脏CYP3A4和CYP2C19酶代谢,易受肝药酶抑制剂或诱导剂影响。艾司唑仑片主要经CYP3A4代谢,与葡萄柚汁等CYP3A4抑制剂联用可能增强镇静作用。
4、不良反应
地西泮片更易引起日间嗜睡、共济失调等残留效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艾司唑仑片常见头晕、头痛等反应,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失眠。
5、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使用地西泮片时跌倒风险显著增加,建议优先选择艾司唑仑片并减量。肝功能不全者两类药物均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衰竭禁用。
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长期连续服用超过4周。服药期间禁止饮酒或操作精密器械,突然停药可能诱发戒断反应。建议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非药物方式改善睡眠问题,定期复诊评估用药必要性。储存时需放置于儿童无法接触的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