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虫子叮咬后出现刺痛、红点和包块,可能是蚊虫、螨虫、跳蚤等节肢动物叮咬引起的局部皮肤过敏反应。这类情况通常属于虫咬皮炎,主要表现为瘙痒性丘疹或风团,严重时可伴随局部红肿热痛。
1、蚊虫叮咬
蚊虫唾液中的蛋白质会引发人体免疫反应,导致局部组织胺释放。典型表现为直径3-10毫米的红色丘疹,中心可见针尖大小叮咬痕迹。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瘙痒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2、螨虫叮咬
尘螨或恙螨叮咬常形成串状或群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中央可见出血点。多发生在皮肤薄嫩处如腰腹、腋窝等。可使用硫磺软膏局部涂抹,同时需对床褥衣物进行高温烫洗。伴有剧烈瘙痒时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
3、跳蚤叮咬
跳蚤叮咬特征为三五成群的红色斑丘疹,常见于下肢和腰部。叮咬处可见两个相邻穿刺点,可能形成水疱。建议环境彻底消杀,皮损处可外涂复方樟脑乳膏。继发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
4、蜂类蜇伤
蜜蜂、马蜂等蜇伤会立即产生剧痛,局部出现苍白风团伴中央瘀点。需先拔除毒刺,用肥皂水冲洗后冷敷。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全身荨麻疹,需紧急就医。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治疗。
5、隐翅虫皮炎
接触隐翅虫体液后24小时内出现条状红斑,伴灼痛感和小脓疱。需立即用清水冲洗,避免摩擦皮肤。可遵医嘱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合并感染时需配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凝胶。
被虫咬后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可冷敷缓解肿痛,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损扩散等全身症状,或48小时内局部症状无缓解,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户外活动时建议使用驱蚊剂,穿长袖衣裤,避免在草丛久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