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筷子毛刺吃下去一般不会造成严重伤害,但可能引起口腔或消化道轻微损伤。一次性筷子的毛刺多为木质纤维,人体通常能通过胃肠蠕动将其自然排出。若毛刺较大或卡在消化道黏膜,可能引发局部炎症或出血。
多数情况下,误食的木质毛刺体积较小且质地较脆,进入口腔后会被唾液软化,吞咽后经食道进入胃部,胃酸可进一步分解木质纤维。胃肠道的蠕动有助于毛刺推向肠道,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此过程可能伴随短暂咽喉异物感或轻微腹痛,通常无须特殊处理,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可促进排出。
少数情况下,若毛刺尖锐或体积较大,可能刺伤口腔黏膜导致溃疡,表现为进食疼痛或局部出血。进入食道后可能划伤黏膜引发吞咽困难,滞留胃部可能诱发胃炎,出现上腹隐痛或恶心。更罕见的情况是毛刺穿透肠壁导致穿孔,伴随剧烈腹痛、发热或便血,需立即就医通过内镜或手术取出。
误食毛刺后应停止进食刺激性食物,观察是否出现持续腹痛、呕血或黑便。可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残留异物,避免用手指抠挖咽喉。若48小时内未排出或症状加重,需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日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前应检查表面光滑度,掰开时沿纹理方向缓慢施力,减少毛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