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内髁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过专业医生的手法操作将骨折端复位,随后使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外固定。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X线片确认骨折对位情况,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该方法创伤小但稳定性较差,需密切观察是否发生再移位。
2、切开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移位明显的粉碎性骨折或不稳定性骨折。手术通过切开暴露骨折端,采用钢板螺钉或克氏针等内固定材料实现解剖复位。术后早期可开始被动关节活动,6-8周后根据愈合情况逐步负重。该方法复位精确但存在手术创伤和感染风险。
3、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折愈合后的重要康复手段。早期以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中期加入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后期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需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内固定失效或再骨折。
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镇痛消炎和促进骨愈合两类。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缓解疼痛,骨肽注射液等药物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5、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采用超声波、红外线照射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和组织修复。骨折稳定后可结合冷热交替疗法缓解僵硬,后期通过电刺激预防肌肉萎缩。治疗需避开急性出血期,由专业康复师制定个体化方案。
肱骨内髁骨折后应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固定期间注意观察末梢血运和感觉变化。饮食上增加富含钙质的牛奶、豆腐等食物,配合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康复期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