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髓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治疗。颌骨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放射治疗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1、药物治疗
颌骨骨髓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若疼痛明显,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症状。药物治疗需足疗程使用,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死骨形成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病灶清除术、死骨摘除术、颌骨切除术等。手术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促进骨质修复。术后需加强口腔护理,定期复查。
3、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常用方法包括超短波治疗、红外线照射、微波治疗等。物理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治疗导致组织损伤。
颌骨骨髓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治疗期间应避免吸烟饮酒,保证充足休息。若出现发热、疼痛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