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溃疡与食道癌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特征及疾病性质。食道溃疡多为良性病变,通常由胃酸反流、药物刺激或感染引起;食道癌则是恶性增殖性疾病,与长期慢性刺激、遗传等因素相关。两者可通过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鉴别。
食道溃疡的典型症状为胸骨后烧灼痛,进食后加重,可能伴随反酸、吞咽不适,但较少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局部缺损,边缘规则,基底平坦。治疗以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为主,结合饮食调整。而食道癌早期可能仅有轻微吞咽异物感,随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吞咽梗阻、体重下降,甚至呕血。内镜下可见菜花样肿物或溃疡性病灶,边缘不规则,病理检查可发现癌细胞。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
食道溃疡患者若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需警惕癌变可能。长期胃食管反流病、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人群应定期筛查。食道癌高危因素包括吸烟、酗酒、喜食烫食及家族史,需通过胃镜早筛干预。两类疾病均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但食道癌患者还需加强营养支持,如选择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必要时通过肠内营养补充能量。
若出现持续吞咽困难、消瘦或呕血等症状,无论疑似溃疡或肿瘤,均须及时就医。内镜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配合病理活检可明确病变性质。日常需注意细嚼慢咽,避免卧位进食,餐后保持直立位以减少反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