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子宫脱垂通常需进行妇科检查、盆底肌力评估、影像学检查等。主要检查项目有阴道窥器检查、POP-Q评分、盆底超声、磁共振成像、尿动力学检查等。
1、阴道窥器检查
医生使用阴道窥器观察阴道壁膨出程度及宫颈位置,判断脱垂分期。检查时需配合咳嗽或屏气动作模拟腹压增加状态,可能伴随轻微不适但无创伤。此检查可初步区分膀胱膨出、直肠膨出或子宫脱垂类型。
2、POP-Q评分
通过测量阴道前中后六个解剖点相对于处女膜缘的距离,量化脱垂程度。该评分系统是国际通用的标准化评估方法,能客观记录脱垂进展,为后续治疗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检查需在膀胱排空后进行。
3、盆底超声
经会阴或经阴道超声可动态观察盆底肌肉完整性及器官位移情况。能清晰显示膀胱颈移动度、直肠肛管角度等指标,对隐匿性脱垂诊断有优势。检查前需排空膀胱,无需特殊准备。
4、磁共振成像
MRI能三维重建盆底结构,精准显示子宫韧带、肛提肌等软组织损伤。适用于复杂病例或术前评估,可鉴别肿瘤等继发因素导致的脱垂。检查时间较长,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5、尿动力学检查
通过测定膀胱压力、尿流率等参数评估是否合并压力性尿失禁。需留置导尿管并配合注水排尿动作,可能产生短暂尿频感。该检查对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确诊后应避免提重物、长期站立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坚持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合并慢性咳嗽或便秘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重度脱垂患者建议使用子宫托辅助支撑,并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进展。日常可增加豆制品、深海鱼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摄入,但手术治疗仍是中重度患者的首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