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伤口疼怎么办 缓解剖腹产伤口疼痛的几个方法分享

发布于 2025/07/15 20:44

剖腹产伤口疼痛可通过镇痛药物、伤口护理、体位调整、物理疗法和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剖腹产伤口疼痛通常由手术创伤、炎症反应、神经敏感度增高等因素引起。

1、镇痛药物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性疼痛。若疼痛剧烈,医生可能开具盐酸曲马多片等阿片类镇痛药。哺乳期产妇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2、伤口护理

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每日用碘伏溶液消毒后更换无菌敷料。观察有无渗液、红肿等感染迹象,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术后2周内避免淋浴,可采用擦浴方式清洁身体。使用医用腹带固定伤口可减少活动时牵拉痛。

3、体位调整

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之后采取30度半卧位减轻腹部张力。翻身时用手按压伤口部位,采用轴线翻身法减少疼痛。下床活动前先坐起适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伤口牵拉。

4、物理疗法

术后48小时后可对伤口周围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拆线后2周开始疤痕按摩,用指腹顺时针轻揉疤痕组织。红外线照射每次15分钟,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性疼痛。

5、心理疏导

疼痛敏感度与焦虑情绪呈正相关,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放松身心。家属协助进行疼痛日记记录,帮助医生调整镇痛方案。参与产妇互助小组分享经验,降低对疼痛的恐惧感。

剖腹产术后应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不少于100克,促进组织修复。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按压伤口。穿着纯棉宽松内衣减少摩擦,睡眠时采用侧卧屈膝体位减轻腹部压力。如出现发热、伤口化脓等感染征兆,或疼痛持续加重超过3天,须立即返院检查。定期随访观察疤痕愈合情况,产后42天复查时评估盆底肌恢复状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