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脓肿可分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布罗迪脓肿、硬化性骨髓炎和椎体骨髓炎等类型。骨脓肿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需根据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见于儿童长骨干骺端,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血行播散引起。发病急骤,可能出现高热寒战、患肢剧痛拒按等症状。治疗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严重者需手术引流脓液。
2、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多为急性期未彻底治愈转化而来,病程超过1个月。X线可见死骨和包壳形成,可能反复流脓。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配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长期抗感染治疗。
3、布罗迪脓肿
布罗迪脓肿是局限性慢性骨脓肿,好发于青少年胫骨远端。表现为局部隐痛和压痛,X线显示圆形透亮区伴硬化边。可选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抗感染,必要时行病灶刮除术。
4、硬化性骨髓炎
硬化性骨髓炎以骨质硬化为特征,常见于成年人长骨。可能由低毒力感染引起,表现为患肢钝痛和增粗。治疗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配合局部理疗改善症状。
5、椎体骨髓炎
椎体骨髓炎多继发于泌尿系统感染,常见于腰椎。可能出现腰背痛、椎旁压痛伴活动障碍。需卧床制动,静脉滴注注射用美罗培南,严重者需椎体清创融合手术。
骨脓肿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急性期严格制动患肢,慢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影像学,观察病灶变化。出现发热或疼痛加重时需及时复诊,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