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测量体温可通过肛温测量、腋温测量、耳温测量等方式进行。新生儿体温异常可能表现为发热、低体温、体温波动大、皮肤发花、喂养困难等症状。
1、肛温测量
肛温测量是新生儿体温监测的金标准,需使用专用肛温计,测量前用润滑剂涂抹探头,插入深度不超过2厘米,测量时间1分钟左右。肛温正常范围为36.5-37.5摄氏度,超过37.8摄氏度视为发热。测量时需固定新生儿下肢,避免扭动造成损伤。
2、腋温测量
腋温测量操作简便但准确性较低,需将体温计尖端完全置于腋窝深处,手臂夹紧保持5分钟。正常腋温比肛温低0.5-1摄氏度,超过37.3摄氏度需警惕发热。注意擦干腋下汗液,寒冷环境测量结果可能偏低。
3、耳温测量
耳温枪需对准鼓膜方向,6月龄以下新生儿因耳道狭窄需向后下方牵拉耳廓。耳温正常值与肛温相近,但受耳垢、测量角度影响较大。单次测量异常需重复确认,双侧耳温差异超过0.5摄氏度提示测量误差。
4、发热症状
新生儿发热多由感染引起,表现为皮肤潮红、呼吸急促、烦躁或嗜睡。中枢性发热可能出现前囟膨隆,败血症可伴随黄疸加重。体温超过38摄氏度需立即就医,避免使用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
5、低体温症状
早产儿易发生低体温,表现为四肢冰凉、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体温低于36摄氏度需采用暖箱复温,每小时升温不超过0.5摄氏度。寒冷损伤综合征可能出现硬肿症,需警惕低血糖、酸中毒等并发症。
建议家长每日固定时间测量体温并记录,选择安静状态测量。避免包裹过厚影响结果,发现异常体温应间隔30分钟复测。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环境温度建议维持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体温异常时及时就医,不可自行使用退热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