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伤口是否化脓可通过观察红肿热痛、分泌物性状及全身症状3个方法。伤口化脓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局部功能障碍,需及时处理避免感染扩散。
1、红肿热痛
感染初期伤口周围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有温热感并伴随持续跳痛。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后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炎性介质释放。若红肿范围超过伤口边缘2厘米或疼痛加剧,提示感染进展。此时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外敷莫匹罗星软膏,避免挤压或覆盖密闭敷料。
2、分泌物性状
化脓性分泌物呈黄绿色脓液,质地粘稠或有腐臭味。链球菌感染可能产生稀薄浆液性渗出,而厌氧菌感染常伴随气泡和恶臭。正常愈合的伤口渗出物应为清亮或淡黄色。发现异常分泌物需用碘伏消毒,必要时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敏感抗生素。
3、全身症状
当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或乏力等全身反应时,提示感染可能已扩散。细菌毒素入血会引起体温超过38摄氏度,伴有心率加快。儿童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和精神萎靡。此时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感染,并检测血常规评估炎症程度。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败血症风险。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是预防化脓的关键,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更换敷料。避免接触污水或抓挠伤口,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若伤口持续渗液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应立即就医进行清创和抗感染治疗。恢复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加速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