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末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瘙痒、皮肤增厚或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继发感染及局部淋巴结肿大。丘疹性荨麻疹是昆虫叮咬后引发的过敏反应,末期症状多因反复搔抓或未及时处理导致。
1、剧烈瘙痒
末期患者瘙痒感持续加重,夜间尤为明显,可能影响睡眠。搔抓会导致皮肤屏障破坏,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或局部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缓解症状,同时避免抓挠。
2、皮肤增厚
长期炎症刺激使患处皮肤角质层增厚,呈现苔藓样变或皮革样纹理。可能与反复摩擦或慢性刺激有关,表现为皮肤粗糙、质地变硬。可联合使用尿素软膏软化角质,配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抗炎,严重时需就医评估光疗或封闭治疗。
3、色素沉着
炎症后色素沉着常见于深肤色人群,表现为褐色或暗红色斑片。与黑色素细胞活化相关,通常需数月逐渐消退。可外用维生素E乳或氢醌乳膏辅助改善,日常需严格防晒以避免色素加重。
4、继发感染
搔抓破溃后易并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渗出或结痂。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病原体,可能伴随疼痛或发热。需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感染严重时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5、淋巴结肿大
病灶周围淋巴结反应性肿大提示持续免疫应答,多位于腋窝或腹股沟。触诊质地柔软、可活动,通常随原发病缓解而消退。若淋巴结持续增大或压痛明显,需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必要时行超声检查。
丘疹性荨麻疹末期护理需避免接触蚊虫、螨虫等过敏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日常使用温和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若症状持续2周未缓解或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家长需为儿童修剪指甲并佩戴手套,防止夜间无意识抓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