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复律后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抗凝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维持治疗。房颤复律后用药需根据患者基础疾病、心功能状态及血栓风险综合评估,药物选择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
1、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片常用于维持窦性心律,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降低房颤复发概率。普罗帕酮片适用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但可能诱发心动过缓。索他洛尔片具有β受体阻滞和钾通道阻滞双重作用,使用期间需监测QT间期。这类药物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肺纤维化,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甲状腺功能。
2、抗凝药
华法林钠片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发挥抗凝作用,适用于中高危血栓风险患者,需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利伐沙班片为直接口服抗凝药,无需常规凝血监测,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达比加群酯胶囊可特异性抑制凝血酶,出血风险较低。抗凝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外伤出血,同时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等异常情况。
3、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缓释片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控制心室率,适用于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比索洛尔片对β1受体选择性更高,支气管痉挛风险较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乏力或心动过缓,运动员及哮喘患者慎用。用药期间应监测静息心率,避免突然停药诱发反跳性心动过速。
4、钙通道阻滞剂
地尔硫卓缓释胶囊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心室率,特别适用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维拉帕米片可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对心功能较差者可能加重心力衰竭。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下肢水肿和便秘,与葡萄柚汁同服会增加血药浓度。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和心电图PR间期变化。
5、洋地黄类药物
地高辛片通过增强迷走神经张力控制静息心室率,适用于合并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该药治疗窗窄,过量易致恶心、黄视等中毒症状,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低钾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避免与奎尼丁等药物联用。老年患者使用时更需警惕心律失常风险。
房颤复律后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每日监测脉搏节律。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悸。保证充足睡眠,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动态心电图。出现心悸加重或晕厥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