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是维持身体姿势和完成运动的基础。肌张力检查主要通过被动活动肢体观察阻力变化,常用方法包括改良Ashworth量表评估、摆动试验、姿势性肌张力测试等。
1、改良Ashworth量表
改良Ashworth量表是临床最常用的肌张力定量评估工具,将肌张力分为0-4级。检查时要求患者完全放松,检查者被动活动其关节,通过感受阻力大小判断等级。0级为无肌张力增高,4级为受累部分僵硬不能活动。该方法适用于脑卒中、脑瘫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的痉挛评估。
2、摆动试验
摆动试验主要用于下肢肌张力检测,患者取坐位使小腿自然下垂,检查者突然抬起其足部后释放,观察小腿摆动次数及幅度。肌张力增高时摆动次数减少、幅度降低,见于帕金森病等锥体外系疾病。该检查能敏感反映强直性肌张力变化。
3、姿势性肌张力测试
通过改变体位观察肌张力变化,如仰卧位时检查者快速抬起患者头部,正常情况可见上肢短暂屈曲。肌张力低下时肢体呈过度伸展状态,肌张力增高时则出现持续屈曲。该测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4、被动运动阻力评估
检查者以不同速度被动屈伸患者肘、膝等大关节,感受运动过程中的阻力变化。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表现为速度依赖性阻力增加,铅管样强直则呈现均匀阻力。该方法能区分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导致的肌张力异常。
5、生理性肌张力检查
包括腱反射检查、阵挛测试等。叩击膝腱或跟腱观察反射强度,肌张力增高时反射亢进,出现踝阵挛或髌阵挛。这些检查可辅助判断肌张力改变的神经定位,如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反射消失。
进行肌张力检查时需确保环境安静温暖,向患者充分解释步骤以取得配合。检查前应排除疼痛、紧张等干扰因素,对比双侧肢体结果。发现异常肌张力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或康复科,通过磁共振成像、肌电图等进一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可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热敷等缓解肌张力异常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