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主要通过发病年龄、起病速度、胰岛素依赖性和自身抗体检测等指标。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急骤,需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起病隐匿,早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
1、发病年龄
1型糖尿病通常在30岁前发病,儿童和青少年占比超过80%,与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相关。2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但近年来青少年发病有增加趋势,与肥胖等代谢因素密切相关。
2、起病特征
1型糖尿病起病急骤,数周内可出现明显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约30%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早期常无症状,多数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升高,病程可达5-10年才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症状。
3、胰岛素水平
1型糖尿病确诊时血清C肽水平显著低下或测不出,提示胰岛功能衰竭,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C肽水平正常或偏高,存在胰岛素抵抗,后期可能出现β细胞功能衰退,但很少完全丧失胰岛素分泌能力。
4、自身抗体
1型糖尿病可检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至少一种自身抗体,阳性率达85%-90%。2型糖尿病通常无相关自身抗体,但约10%的成人迟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可能抗体阳性,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5、伴随症状
1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白癜风等。2型糖尿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表现,包括腹型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等,黑棘皮病是胰岛素抵抗的特征性皮肤改变。
建议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OGTT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1型糖尿病需立即开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先尝试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口服降糖药。定期监测血糖和并发症,1型糖尿病注意预防低血糖,2型糖尿病重点控制体重和心血管风险因素。两类糖尿病患者均需长期随访,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