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感染、出血肿胀、牙齿敏感、牙龈退缩、邻牙损伤等。牙周手术是治疗牙周炎、牙龈增生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做好术后护理。
1、术后感染
手术创面可能因口腔细菌侵入引发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加剧或脓性分泌物。感染可能与术中消毒不彻底、术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饮食选择温凉流质。
2、出血肿胀
手术创伤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凝血功能异常者更易发生。术后48小时内唾液带血丝属正常现象,若出现活动性出血需咬紧无菌纱布压迫止血。肿胀高峰期为术后72小时,可通过冰敷缓解。避免剧烈运动、吸吮动作及进食过硬食物。
3、牙齿敏感
术中牙龈翻瓣可能暴露牙根面,导致冷热刺激敏感。敏感症状通常持续2-4周,可使用含氟化亚锡的舒适达抗敏感牙膏,或由医生进行牙本质封闭剂处理。避免摄入过冷过热饮食,刷牙时采用巴氏刷牙法减轻刺激。
4、牙龈退缩
部分病例术后可能出现牙龈边缘位置降低,导致牙根暴露影响美观。多见于薄龈生物型患者或术中过度去除病变组织的情况。轻度退缩可通过游离龈移植术改善,重度者需结合树脂修复遮盖暴露的牙根面。
5、邻牙损伤
手术器械操作不当可能损伤邻牙牙体或牙周组织,尤其在进行骨修整时风险较高。术前需通过影像学评估邻牙状况,术中采用邻面保护器隔离。若发生牙髓损伤需及时进行根管治疗,牙周损伤则需局部用药促进愈合。
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及牙线时避开手术区,术后1周内避免吸烟饮酒。饮食以高蛋白流质为主,如牛奶、蒸蛋等,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严格遵循复诊计划,术后1周拆线,1个月后评估愈合情况。出现持续疼痛、异常分泌物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