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术后脂肪液化多数情况不严重,少数情况可能提示感染或愈合不良。脂肪液化是皮下脂肪组织无菌性坏死导致的渗液现象,通常表现为切口局部淡黄色渗液、无脓性分泌物。
多数脂肪液化患者切口周围无红肿热痛,渗液培养无细菌生长。这种情况只需定期消毒换药,保持切口干燥,配合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1-2周渗液可逐渐减少。渗液量较少时可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避免剧烈活动增加腹压。部分患者可配合使用康复新液湿敷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若渗液持续超过10天且伴有发热、切口周围皮肤发红、渗液浑浊或有臭味,需警惕继发感染。此时渗液细菌培养可能检出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这种情况需要拆除部分缝线引流,必要时取渗液做药敏试验,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严重者需二次清创缝合。
术后应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沾水。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等促进组织修复,限制高脂饮食减少脂肪细胞坏死风险。每日监测体温变化,发现渗液异常增多或伴发热时及时返院复查。肥胖患者术前可控制体重降低术后脂肪液化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