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生活干预等方式治疗。脊柱炎通常由遗传因素、感染、免疫异常、外伤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1、药物治疗
脊柱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缓解疼痛和炎症。病情较重时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控制疾病进展。部分患者需配合生物制剂如注射用依那西普调节免疫反应。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有助于改善脊柱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热敷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水疗能减轻关节负担,牵引治疗可改善脊柱畸形。专业康复师指导下的运动疗法如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既能保持关节灵活性又不会加重损伤。物理治疗需长期坚持,每周进行3-5次效果较好。
3、手术治疗
当脊柱炎导致严重关节畸形或神经压迫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脊柱矫形术可纠正严重驼背畸形,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髋关节严重受损患者。手术风险包括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恢复功能。手术治疗通常作为保守治疗无效时的选择,需由骨科专家评估后决定。
4、生活干预
保持正确坐姿和站姿有助于减轻脊柱负担,睡硬板床可防止脊柱变形。戒烟能降低疾病活动度,控制体重可减少关节压力。均衡饮食应包含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有助于骨骼健康。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结合,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脊柱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急性期适当休息,缓解期坚持适度运动如游泳、散步等。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限制高脂肪和高糖饮食。定期复查评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有助于心理健康。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不适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