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头痛、皮疹、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地方性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鼠蚤传播,患者需及时就医治疗。
1、发热
发热是地方性斑疹伤寒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可逐渐升高至39-40摄氏度,持续1-2周。发热期间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相对缓脉。发热通常为持续性,退热过程较为缓慢,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2、头痛
头痛多表现为前额或双侧太阳穴部位持续性胀痛,程度较剧烈,常伴随发热出现。头痛可能因立克次体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头痛症状在发热消退后会逐渐减轻。
3、皮疹
皮疹多在发病后4-7天出现,初为淡红色斑疹,压之褪色,后逐渐变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通常先出现在躯干,后向四肢扩散,但面部和手掌足底较少受累。皮疹可持续1-2周,消退后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4、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以腰背部和小腿肌肉最为明显,活动时加重。肌肉酸痛可能与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常伴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适当休息和物理治疗可缓解症状。
5、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和腋窝淋巴结多见,触诊可发现直径1-2厘米的肿大淋巴结,质地较软,有轻度压痛。淋巴结肿大通常在发病后1周内出现,可持续至恢复期。肿大淋巴结多无化脓倾向,会随病情好转逐渐消退。
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充足水分摄入,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居室应保持通风良好,患者衣物、被褥需定期消毒。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如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意识改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预防方面需做好灭鼠、灭蚤工作,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啮齿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