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主要分为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细菌性尿道炎、化学性尿道炎和放射性尿道炎五种类型。
1、淋菌性尿道炎
淋菌性尿道炎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典型症状包括尿道口红肿、脓性分泌物及排尿灼痛,严重时可并发附睾炎或盆腔炎。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片等抗生素,同时性伴侣需同步治疗。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避免无保护性行为。
2、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多由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导致,症状较淋病轻但病程更长,表现为尿道刺痒伴稀薄分泌物。可选用盐酸多西环素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药物,治疗期间禁止饮酒。该类型易反复发作,需完成全程用药并复查。
3、细菌性尿道炎
细菌性尿道炎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多见于女性,与尿路解剖结构有关。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液可能浑浊。轻症可通过多饮水缓解,中重度需使用左氧氟沙星胶囊、呋喃妥因肠溶片等抗菌药物。日常应避免憋尿,保持外阴干燥。
4、化学性尿道炎
化学性尿道炎因接触洗剂、避孕套润滑剂等刺激性物质引发,表现为排尿不适但无病原体感染。治疗以消除刺激源为主,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尿道,严重时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建议选择无添加剂的卫生用品,避免使用强碱性清洁产品。
5、放射性尿道炎
放射性尿道炎是盆腔放疗后并发症,因黏膜损伤导致血尿、尿痛等症状。急性期需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慢性狭窄可能需尿道扩张术。患者应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放疗前后可咨询医生使用黏膜保护剂。
尿道炎患者均需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每日清洗外阴并更换内裤。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细菌性及化学性尿道炎建议穿着纯棉透气内衣。若出现发热、腰痛或血尿加重,应立即就医排查肾盂肾炎等并发症。所有药物使用前需经医生评估,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