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一按就疼可能与肌肉劳损、筋膜炎、脊柱病变、内脏疾病反射痛、骨质疏松等原因有关,可通过热敷理疗、药物治疗、调整姿势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肌肉劳损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使用背部肌肉可能导致局部乳酸堆积,按压时出现酸胀痛感。这种情况通常伴随肌肉僵硬,活动后症状减轻。建议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用热毛巾敷疼痛部位15-20分钟。若疼痛持续不缓解,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等外用药物。
2、筋膜炎
背部筋膜无菌性炎症会引发定点压痛,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患者可能触摸到条索状硬结,晨起时僵硬感明显。急性期可用冰敷缓解肿胀,慢性期建议红外线理疗。医生可能开具洛索洛芬钠贴剂配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同时需纠正驼背等不良体态。
3、脊柱病变
椎间盘突出或椎体退变可能压迫神经根,表现为按压脊柱时放射性疼痛。可能伴有下肢麻木、咳嗽时疼痛等症状。需通过X光或核磁共振确诊,轻度病例可通过牵引治疗改善,严重者可能需要椎间孔镜手术。避免提重物和突然扭转动作。
4、内脏反射痛
胆囊炎、胰腺炎等内脏疾病可引起右侧背痛,肾结石多引发单侧肋脊角压痛。这类疼痛通常与饮食相关,可能伴随发热、尿频等症状。需完善超声检查,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胆源性疼痛需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
5、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椎体骨量减少时,轻微按压即可诱发疼痛,常见于绝经后女性。疼痛呈弥漫性,夜间卧位时明显。骨密度检查可确诊,基础治疗需补充碳酸钙D3片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同时进行抗阻力训练增强骨骼强度。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靠垫,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每周进行3-5次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突然用力搬抬重物。饮食中增加奶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骨密度。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下降、夜间痛醒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