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其次是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房颤可能导致心脏内血液淤滞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可引发脑卒中,进入其他器官血管则可能导致器官栓塞。房颤持续发作还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1、脑卒中
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显著增高,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可导致脑动脉栓塞。脑卒中起病急骤,可能出现突发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或遗留长期残疾。预防脑卒中需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利伐沙班片等,同时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
2、心力衰竭
房颤时心房与心室收缩不协调,心室率过快且不规则,长期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严重时需住院治疗。治疗包括控制心室率如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地高辛片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恢复窦性心律。
3、血栓栓塞
房颤形成的血栓除可能引起脑卒中外,还可能栓塞其他器官血管。肠系膜动脉栓塞可导致剧烈腹痛、血便,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腰痛、血尿,肢体动脉栓塞则表现为突发肢体疼痛、苍白、无脉。这些栓塞事件均属急症,需立即就医处理,必要时行取栓手术或溶栓治疗。
4、认知功能下降
长期房颤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反复微小血栓导致脑组织缺血有关。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增高,控制房颤发作和规范抗凝治疗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5、猝死
少数房颤患者可能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高危患者如有器质性心脏病、既往心脏骤停史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猝死。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房颤患者应定期监测心律和凝血功能,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避免擅自调整剂量。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度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出现心悸加重、胸闷气短、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动态心电图,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