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结膜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腺病毒,尤其是3型、4型、7型腺病毒。该病主要由腺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结膜炎和咽炎三联征,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腺病毒通过飞沫、接触传播,感染后潜伏期5-7天。病毒首先侵犯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导致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以及双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症状。发热通常持续3-5天,体温可达39℃以上,可能伴随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胃肠道不适。
极少数情况下,柯萨奇病毒或肠道病毒也可引起类似症状,但临床表现较轻,且结膜炎特征不如腺病毒感染典型。免疫功能低下者若感染腺病毒,可能引发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需警惕持续高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需隔离休息,避免交叉感染,接触过的物品应消毒处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补充水分。若出现持续高热、视力模糊或呼吸急促,应及时就医。恢复期注意用眼卫生,避免揉眼,儿童患者需家长监督用药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