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怎么检查

发布于 2025/07/16 14:51

胃食管反流病可通过胃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上消化道造影、食管黏膜活检等方式确诊。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排空延迟、食管黏膜屏障受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是否存在糜烂、溃疡或Barrett食管等病变。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医生会使用带有摄像头的软管经口进入食管和胃部,过程中可能需配合吞咽动作。胃镜检查能明确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分级,同时可鉴别胃癌、食管癌等器质性疾病。检查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若出现剧烈腹痛或呕血需立即就医。

2、24小时食管pH监测

24小时食管pH监测通过鼻腔置入电极记录食管酸暴露情况,能客观量化反流频率和持续时间。检查期间需正常饮食并记录进食、卧位及症状发作时间,避免沐浴和剧烈运动。当酸反流事件与症状发作高度相关,或胃镜检查阴性但症状典型时,该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部分新型设备可同步监测阻抗变化,识别非酸性反流。

3、食管测压

食管测压用于评估食管蠕动功能和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帮助判断反流发生的机械性因素。检查时将测压导管经鼻插入食管,通过注水或固态传感器检测压力变化。结果异常可能提示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痉挛等动力障碍性疾病。检查前48小时需停用胃肠动力药和抑酸剂,操作中需配合进行多次吞咽动作。

4、上消化道造影

上消化道造影通过吞服钡剂后X线透视观察食管的形态和运动,可发现食管裂孔疝、食管狭窄等结构异常。检查需空腹进行,钡剂可能引起便秘,检查后应多饮水促进排出。该方法对轻度黏膜损伤敏感性较低,更多用于术前评估解剖结构或排查吞咽困难的其他病因。

5、食管黏膜活检

食管黏膜活检常在胃镜检查中同步进行,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用于鉴别嗜酸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特殊病变。活检有助于判断黏膜炎症程度和上皮化生风险,指导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咽喉不适,极少数情况下发生出血或穿孔,需避免立即进食过热或粗糙食物。

确诊胃食管反流病后,建议避免高脂饮食、巧克力、咖啡等易诱发反流的食物,进食后2小时内不宜平卧。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若症状反复发作或出现吞咽疼痛、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应及时复查胃镜评估病情变化。长期服药患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骨密度,预防抑酸治疗的潜在不良反应。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