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扁桃体发炎一次属于较常见的情况,但需结合具体症状和诱因综合评估。扁桃体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有咽痛、发热、扁桃体红肿等,若未伴随严重并发症且能自行缓解,通常无需过度干预。
扁桃体炎发作频率与个体免疫状态、环境暴露等因素相关。部分人群因扁桃体结构易藏匿病原体或免疫力波动,可能每年规律性发作一次。此类情况多见于季节交替时,症状较轻,通过休息、多饮水、淡盐水漱口等护理可缓解。若发作时仅表现为短暂咽部不适,无持续高热、化脓或呼吸困难,通常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属于生理性代偿反应。
若每年发作伴随化脓性渗出、颈部淋巴结肿大、体温超过38.5℃或反复中耳炎,则提示可能存在慢性扁桃体炎病灶。此类情况需考虑链球菌感染未彻底清除、腺样体肥大等病理因素,可能诱发风湿热、肾炎等继发损害。儿童患者更需关注睡眠呼吸暂停、生长发育迟缓等隐匿表现。
建议日常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流感季节佩戴口罩减少病原接触。若发作频率增加或症状加重,应及时进行咽拭子检测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必要时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需注意观察出血情况,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流质至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