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在体积过大、引发严重症状、影响生育或怀疑恶变时需要手术干预。主要手术指征包括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月经过多导致贫血、压迫邻近器官引起尿频便秘、短期内快速增大或绝经后肌瘤继续增长。
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时可能对盆腔器官产生机械性压迫,尤其位于子宫前壁的肌瘤易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尿急,后壁肌瘤可能挤压直肠引发排便困难。这类患者即使无症状,若肌瘤持续增长也建议手术。月经过多引发贫血是常见手术指征,长期经量超过80毫升可能造成血红蛋白低于80克每升,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药物控制无效时需手术切除。对于有生育需求者,黏膜下肌瘤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宫腔镜肌瘤剔除术可改善妊娠结局。绝经后肌瘤本应萎缩,若持续增大需警惕肉瘤变可能,病理确诊后需限期手术。特殊位置的肌瘤如宫颈肌瘤可能阻碍分娩,孕前预防性切除可降低产科风险。
子宫肌瘤手术方式需个体化选择,肌壁间肌瘤可行腹腔镜剔除术保留子宫,多发性肌瘤伴严重症状者可考虑子宫全切。术后需保持会阴清洁,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盆浴,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复发情况。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限制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摄入。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恢复,但应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