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颌骨咬合错位可通过正畸治疗、正颌手术、功能矫治器、咬合调整、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上下颌骨咬合错位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外伤、颌骨发育异常、关节疾病等原因引起。
1、正畸治疗
正畸治疗适用于轻中度骨性错颌或牙性错颌,通过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调整牙齿排列。金属托槽、陶瓷托槽、隐形矫治器等器械可改善牙齿倾斜度与咬合关系。治疗周期较长,需定期复诊调整矫治力度,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牙齿酸痛或口腔黏膜刺激。
2、正颌手术
正颌手术针对严重骨性错颌,如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术前需配合正畸治疗排齐牙齿,术中通过截骨术调整颌骨位置,常用术式包括LeFort截骨术和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后需颌间固定维持咬合关系,可能出现暂时性神经麻木或出血风险。
3、功能矫治器
功能矫治器主要用于青少年颌骨发育异常,如Herbst矫治器可引导下颌前伸,Twin-block矫治器能协调上下颌生长。需每日佩戴12小时以上,通过肌肉力量刺激颌骨改建。可能出现语言障碍或唾液增多等适应期反应。
4、咬合调整
咬合调整通过调磨牙齿尖窝或修复体修整改善局部早接触点,适用于轻微咬合干扰。需配合咬合纸确定干扰部位,使用金刚砂车针微量磨除釉质。可能增加牙齿敏感风险,操作后建议使用脱敏牙膏。
5、日常护理
避免长期单侧咀嚼、托腮等不良习惯可防止错颌加重。儿童期需纠正口呼吸或吐舌习惯,必要时使用唇挡或舌刺训练器。急性外伤后应及时检查颌骨完整性,关节弹响者需避免大张口动作。
建议错颌患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正畸治疗期间加强牙菌斑控制,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缝刷清洁托槽周围。术后恢复期选择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关节不适者可尝试热敷缓解肌肉紧张,夜间磨牙者需佩戴咬合垫保护牙齿。出现持续疼痛或咀嚼困难时应及时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