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嘴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牙齿排列异常、颌骨发育异常、鼻咽部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正畸治疗、正颌手术、改善生活习惯、佩戴矫正器、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凸嘴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父母存在颌面发育异常时,子女出现类似问题的概率较高。遗传性凸嘴通常表现为上下颌骨前突或比例失调,可能伴随牙齿拥挤、开唇露齿等症状。建议早期到口腔正畸科评估,青少年可通过功能性矫治器干预,成年后需结合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
2、不良口腔习惯
长期口呼吸、吮指、吐舌等习惯可能导致上颌前突。口呼吸会使舌体位置下移,失去对上门牙的内向压力,同时颊肌张力增加,导致牙弓狭窄前突。建议家长及时纠正儿童不良习惯,必要时使用唇挡、舌刺等矫治装置,配合唇肌功能训练改善软组织平衡。
3、牙齿排列异常
上前牙过度唇倾或下前牙舌倾会造成视觉性凸嘴,常见于深覆盖、深覆合等错颌畸形。此类情况可通过固定矫治器如金属托槽、陶瓷托槽进行牙齿排齐,严重者需配合微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治疗周期通常需要18-30个月,期间需定期复诊调整弓丝力度。
4、颌骨发育异常
上颌骨过度发育或下颌骨发育不足会导致骨性凸嘴,表现为侧面鼻唇角过锐、颏部后缩。轻度可通过掩饰性正畸改善,中重度需正颌手术截骨后移上颌或前移下颌。常用术式包括LeFortI型截骨术、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后需配合颌间牵引固定6-8周。
5、鼻咽部疾病
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会迫使患者长期口呼吸,引发腺样体面容特征。这类凸嘴需耳鼻喉科会诊处理原发病,儿童期切除肥大腺样体后,颌面发育异常可能自行改善。成人已形成的骨性畸形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同时进行鼻腔通气功能重建。
日常应注意保持鼻呼吸模式,避免单侧咀嚼或托腮等不良姿势。饮食避免过硬食物以防托槽脱落,正颌术后需流质饮食2周。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发育异常,12-14岁是干预颌骨发育的黄金期。成年患者治疗前需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cephalometry分析,制定个性化方案。矫正期间需加强口腔清洁,使用正畸专用牙刷和冲牙器预防龋齿和牙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