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可通过超声检查、症状表现和病理性质进行区分。胆囊息肉多为胆囊壁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胆囊结石则是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结晶。两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1.超声检查差异
胆囊息肉在超声下表现为附着于胆囊壁的固定性团块,通常不伴声影,且随体位改变不移动。胆囊结石则呈现强回声团伴后方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超声检查是鉴别两者的首选方法,准确率较高。
2.症状表现不同
胆囊息肉多数无明显症状,偶有右上腹隐痛。胆囊结石常引起典型胆绞痛,表现为进食油腻后右上腹剧烈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结石嵌顿可导致急性胆囊炎,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
3.病理性质区别
胆囊息肉多为胆固醇性息肉或炎性息肉,属于良性病变。胆囊结石主要由胆固醇、胆色素或混合成分构成,可能引发胆囊炎、胆管炎等并发症。少数胆囊息肉可能恶变,需定期随访监测。
4.发病机制差异
胆囊息肉与胆固醇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胆囊结石形成与胆汁成分改变、胆囊收缩功能减退等因素相关。肥胖、高脂饮食、女性激素变化等是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5.处理方式不同
直径小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可定期观察,增大或有恶变倾向时需手术切除。胆囊结石若无症状可保守治疗,反复发作胆绞痛或并发症者需行胆囊切除术。药物溶石治疗适用于部分胆固醇结石患者。
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患者每6-12个月复查超声,胆囊结石患者需根据医生建议制定随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