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月经周期通常为21-35天,经期持续3-7天,经量在20-80毫升之间。月经颜色多为暗红色,可能伴随轻微下腹坠胀,但无明显疼痛或异常出血。
月经周期规律性是重要指标,两次月经间隔天数浮动不超过7天属于正常范围。经血中可能含有少量子宫内膜碎片或黏液,无明显血块或组织物排出。经期前后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等生理反应,但症状轻微且短期内自行缓解。经期结束后无持续出血或褐色分泌物,日常活动不受影响。观察基础体温曲线可见双相变化,排卵期前后宫颈黏液呈现蛋清状拉丝现象。
若出现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经期超过7天、经量超过80毫升或少于20毫升、经血颜色鲜红或发黑、大量血块排出等情况,需警惕异常可能。严重痛经影响日常生活、非经期出血或绝经后出血均属异常表现。月经异常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长期月经紊乱可能导致贫血或生育障碍。
建议记录月经周期、经期天数及经量变化,选择透气卫生用品并定时更换。经期避免剧烈运动或盆浴,注意腹部保暖,适量补充含铁食物。若连续三个月出现月经异常或伴随发热、剧烈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