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骨病是指什么
发布于 2025/02/08 09:32
发布于 2025/02/08 09:32
肾性骨病是由于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骨骼代谢异常,表现为骨骼矿物质代谢紊乱和骨质病变。治疗需要通过纠正钙磷代谢失衡、补充活性维生素D和进行药物治疗。
1、肾性骨病的病因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受损,无法有效排出磷,导致血磷升高。高血磷会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引发低钙血症。同时,肾功能不全还会影响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进一步加剧钙磷代谢失衡。长期的低钙高磷状态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而引发骨骼矿物质代谢紊乱。
2、肾性骨病的症状
肾性骨病的常见症状包括骨痛、骨折风险增加、骨骼畸形和肌肉无力。患者可能出现骨质疏松、骨软化或纤维性骨炎等不同类型的骨骼病变。严重时,还可能伴有皮肤瘙痒、血管钙化等并发症。
3、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钙、氢氧化铝凝胶降低血磷;补充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改善钙吸收;使用拟钙剂如西那卡塞控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饮食调整:限制高磷食物摄入,如奶制品、豆类和加工食品;适量补充富含钙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和低磷乳制品。
透析治疗: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有助于清除体内多余的磷和代谢废物。
肾性骨病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需要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通过纠正钙磷代谢失衡、改善骨骼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患者应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治疗,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上一篇 : 胸闷挂号挂什么科室
下一篇 : 了解胆汁反流的真相,一年会癌变吗?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