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体检报告上的“颈动脉斑块”四个字,是不是让你心头一紧?先别急着脑补电视剧里突发脑梗的惊悚画面。其实就像水管用久了会生锈一样,血管出现斑块也是人体正常老化的一部分。关键是要学会分辨哪些是“定时炸.弹”,哪些只是“岁月痕迹”。
一、颈动脉斑块到底有多危险?
1、稳定斑块像“乖宝宝”
表面光滑、质地坚硬的斑块通常比较稳定,就像河床上沉积的鹅卵石,只要不继续长大,很少会突然脱落引发危险。这类斑块往往只需要定期观察即可。
2、易损斑块才是“捣蛋鬼”
超声报告上出现“低回声”、“溃疡性”等字眼要当心。这类斑块表面坑洼不平,就像松动的墙皮,随时可能脱落形成血栓。特别是伴随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时更要重视。
二、两个关键指标判断风险等级
1、看狭窄程度
小于50%属于轻度狭窄,50-70%是中度,超过70%就要警惕了。但要注意,有些看似狭窄不严重的软斑块反而更危险。
2、看血流速度
超声检查时会测量血流速度。速度越快说明血管越窄,当峰值流速超过125cm/s时,发生脑梗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三、查出斑块后该怎么做?
1、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控制三高是基础。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多吃深海鱼、橄榄油,每天保证30分钟有氧运动。一个小妙招:用坚果代替薯片当零食,既能满足口欲又护血管。
2、药物干预时机
没有症状的轻度狭窄一般不用药。但若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或检查发现斑块进展较快,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切记不要自行用药,阿司匹林也不是人人都适合。
3、定期复查要点
初次发现建议6个月后复查超声,稳定后可改为每年1次。如果出现新发头晕、手脚麻木等症状要立即就诊。复查时最好固定医院和医生,保证检查结果的可比性。
四、这些误区要避开
1、不是所有斑块都要手术
只有狭窄严重或反复发作脑缺血的患者才需要考虑支架或内膜剥脱术。过度治疗反而可能刺激血管壁。
2、保健品不能消除斑块
市面上宣称“溶解斑块”的产品多是夸大宣传。真正有效的还是规范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
3、年轻人也会长斑块
虽然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但熬夜、肥胖的年轻人同样可能中招。曾有位32岁程序员就因长期熬夜查出多发斑块。
记住,颈动脉超声就像是给血管做的“体检自拍”,发现问题反而是好事。与其提心吊胆,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可控的事情上:今晚少刷会儿手机,明天多走5000步。血管健康管理永远不嫌早,现在开始改变,未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