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静脉血栓栓塞症到底是什么病?

发布于 2025/01/08 10:47 复禾健康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因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的血栓,可能导致血管阻塞的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它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两种类型,前者发生在下肢深静脉,后者则是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部,阻塞肺动脉。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遗传因素是其中之一,某些人群因基因突变导致血液易凝状态,如抗凝血酶缺乏症或蛋白C、蛋白S缺乏症。环境因素也起重要作用,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肥胖、吸烟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生理因素中,年龄增长、妊娠、激素治疗如口服避孕药也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外伤或手术后,尤其是骨科手术或重大创伤,可能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栓形成。病理因素方面,癌症、心力衰竭、慢性肾病等疾病也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需要多管齐下。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包括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这些药物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对于急性肺栓塞或严重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如阿替普酶可用于快速溶解血栓。手术治疗方面,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适用于无法耐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机械取栓术则用于清除大块血栓。弹力袜和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能帮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

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饮食上,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如步行、游泳或瑜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术后患者或长期卧床者,应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若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