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突然发麻,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该不会血栓了吧?”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麻木背后的原因远比想象中复杂。有些麻木确实需要警惕,有些则可能是身体在跟你开的小玩笑。
一、这些麻木真的要注意
1、不对称性麻木要当心
单侧手脚持续麻木,特别是伴随言语不清、嘴角歪斜时,可能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这种麻木往往突然发生,像被电流击中一样。
2、进行性加重的麻木感
从指尖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的麻木,可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关。数据显示,约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这种“袜套样”感觉异常。
3、特定姿势诱发的麻木
夜间手指麻醒,甩手后缓解,这是典型的腕管综合征表现。长期使用手机、电脑的上班族最容易中招。
二、这些麻木不必太紧张
1、压着手臂睡觉的麻木
这种“睡麻”属于生理性压迫,活动几分钟就能恢复。注意不要枕着手臂睡太久,以免造成暂时性神经损伤。
2、寒冷导致的末梢麻木
秋.冬.季常见的现象,温暖后很快缓解。建议外出时做好手脚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
3、紧张时的短暂麻木
焦虑时可能出现手脚发麻,这是肾上腺素作用的结果。深呼吸放松后,症状通常自行消失。
三、必须就医的8种危险麻木
1、伴随剧烈头痛的麻木。
2、视力突然模糊时的麻木。
3、胸部不适同时出现的麻木。
4、大小便失禁伴随的麻木。
5、面部和身体两侧不对称麻木。
6、进行性加重的持续性麻木。
7、外伤后出现的局部麻木。
8、已知慢性病患者的突发麻木。
四、日常预防麻木小技巧
1、避免久坐不动
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5分钟,简单的踮脚尖动作就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控制血糖血压
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内。
3、补充B族维生素
适当摄入全谷物、瘦肉等富含维生素B1、B12的食物,有助于维持神经正常功能。
麻木是身体发出的特殊信号,既不能过度紧张,也不该完全忽视。记住一个原则:突发性、进行性、不对称性的麻木必须及时就医。平时多关注身体变化,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