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发布《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2019-2020)》,蓝皮书显示,北京市居民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近六成居民幸福感水平较高。
数据1:近六成居民幸福感水平较高
蓝皮书重点调查了北京市常住居民的心理健康、手机成瘾现状以及老年群体的抑郁和孤独感现状。从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行为倾向等四个角度,系统探讨18-70岁北京市常住居民的社会心态。
蓝皮书显示,59.8%的北京市居民认为自己比较幸福或者非常幸福,女性居民的幸福感高于男性;31-40岁居民的幸福感最高。无业、失业或下岗居民的幸福感最低;月收入20000元以上的幸福感最高,此外,北京市居民生态环境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较高,生活满意度有待提高。
数据2:北京市居民国家认同感较高
国家认同感是个人承认并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政治身份,并产生归属感的一种情感,北京市居民的国家认同感均分为4.44,中值为3.5,表明北京市居民的国家认同感较高。
进一步的人口学因素分析发现,41-50岁年龄段居民的国家认同感最高,21-30岁年龄段居民的国家认同感最低。有正式工作居民的国家认同感最高,无业、失业或下岗居民的国家认同感最低。
数据3:北京市居民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心理健康作为国民健康的重要一翼,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蓝皮书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的心理健康得分为96.61,这表明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对人口学因素的分析发现,51岁及以上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94.36分)。41-50岁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101.66分)。
数据4:“戒”手机成瘾已是大势所趋
走路刷手机、聚餐刷手机、上厕所刷手机,手机似乎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研究对北京市居民的手机成瘾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北京市居民的手机成瘾均分为3.08,接近中值3。这表明北京市居民的手机成瘾处于中等水平。
进一步人口学因素发现,男性(68.99分)的手机成瘾程度高于女性(66.44分);21-30岁的人手机成瘾程度最高(69.46分)。
新京报
上一篇 : 世界粮食日,拒绝“舌尖上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