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灾后疾病防控知识要点

发布于 2021/07/02 14:39

洪灾发生后,很容易出现各种疫情,尤其是肠道疫情、虫媒和自然疫情等,做好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通过口腔侵入肠道引起腹泻和/或其他器官和全身性感染的疾病。灾区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副伤寒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腹泻病、病毒性腹泻病、寄生虫腹泻(隐性孢子等)。其他肠道传染病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

细菌性痢疾

不要吃不洗的水果和蔬菜,水果要剥皮吃,不要吃冷拌菜,不要吃熟肉凉菜,吃生蒜有助于预防,食物加工要煮熟,饭前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不要随地小便。水样方便、小便。血样本",血样方便:不喝生水,只喝热水,合格的瓶装水饭前饭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不要随地小便。目前伤寒、副伤寒病情一般不典型,持续发热3天以上,头痛、食欲差、排除感冒等疾病,有不洁食物和生冷食物的饮食史,应及时就医。从事餐饮等服务、垃圾粪便处理,或普通人根据专业机构推荐接种伤寒疫苗。

甲肝

洗净的生菜、不煮的贝类等海(水)产品。不喝生水,只喝热水,合格的瓶装水饭前饭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不要随地小便。杯子等餐具的皮肤、眼巩膜黄,消除食欲从事餐饮服务、垃圾粪便处理或普通人根据专业机构推荐接种甲型肝炎疫苗。经常清洁和消毒日常接触的餐具、工具、物品或表面(如家具、玩具和共享物品)、分泌物、呕吐物和粪便等污染物的工具。尽量不要分享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大人出门回家时,应更换干净的衣服,洗手后再接触婴幼儿,不要喂婴幼儿大人咀嚼的食物。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玩耍、接吻等。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在家和幼儿园室内通风。据专业机构介绍,3岁以下儿童可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减少EV71感染发病及其引起的重症和死亡。

自然感染源性疾病

中自然感染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之间流行,在一定条件下感染人类疾病。由于洪灾期间自然环境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水位和媒体生物的栖息地的变化影响了病原体、传染源、传播媒体和宿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另一方面,灾区群众居住条件差、营养不良、精神心理压迫、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灾区卫生对策的损害等,很容易引起自然疫情的流行和暴发。洪灾后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

应做好卫生和自我保护工作,如确保家庭和工作场所无鼠,妥善保管粮食,防止食物被鼠污染;鼠类尿、粪污染;应适当保护,佩戴橡胶或塑料手套,佩戴口罩;

钩端螺旋体疾病;

7-9月是钩端螺旋体疾病的高发季节,灾区是钩端螺旋体疾病的高发地区,在这个洪灾季节,群众接触疫情的机会增加,发病风险增加,洪水期发病人数可能增加。参加防洪措施人员和水稻收割的农民,必要时可接种疫苗或开展预防服药。

炭蛆

7-9月是炭蛆的高发季节,洪灾是动物炭蛆疫情的危险因素,灾区有局部地区煤炭疫情的风险。因此,灾区群众必须预防炭蛆。最重要的措施是不接触病死动物,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不宰杀、不吃、不买卖,立即向当地农牧部门报告,由该部门处理。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蛆的症状,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及时就医。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产品,不要购买或吃病死牲畜或来源不明的肉类。

布鲁氏菌病

接触病羊、牛等牲畜时,请戴上手套、口罩和防水围裙。不喝鲜奶,不吃未煮的肉。布病急性期病例为发热、疲劳出汗、肌肉,这种疾病很快发生了。

血吸虫病

我国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省,地方防洪救援人员特别警惕当地血吸虫病流行,咨询当地居民和疾病防控机构,了解当地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当地水系洪灾期间周边血吸虫病流行血吸虫疫区或受血吸虫疫区来水影响的地区直接饮用生水,只喝热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洗手、洗衣等生活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每50公斤饮用水加入漂白精0.5克或漂白粉1克。疫区自然水体中禁止游泳、戏水、洗手、洗衣等行为,避免接触疫水和螺丝分布的水体。

在必须接触疫情的情况下,在身体可能接触疫情的部位涂抹防护霜,在接触疫情超过霜中药物的有效时间的情况下,必须再次涂抹药物,在防止高温中暑的前提下,可以穿透不透水的长靴、裤子、手套等防护用具。在接触疫情时未能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尤其是地方救援人员,应积极向血液防治部门进行血吸虫检查,发现疫情应尽快治疗。接触疫情后,发热、腹泻、无力等症状,应尽快向医生寻求帮助,积极通知医生最近在血吸虫疫情区接触过疫情,尽快诊断和治疗。临时居住地附近有螺丝分布的小水域和草滩可以用氯硝柳胺处理,杀死尾虫和螺丝。洪灾期间,尽量集中饲养牛羊等家畜,禁止在有螺丝的地区放牧。

人和畜粪便尽量及时收集,统一无害化处理,防止粪便流入水中。加强发热患者血液检测,及时发现感染源,规范现症患者治疗,及时开展感染点处理,防止感染源积累和扩散。开展媒体控制措施,对疟疾高发区、蚊子密度高的灾区群众集居地和居住场所进行室内滞留喷洒。用蚊香、杀虫剂浸泡蚊帐或长期蚊帐,在有条件的地方,在居住地设置纱门、纱窗等家庭防蚊措施。倡导穿戴长袖护理措施,在暴露的皮肤部位喷洒酊剂、霜剂、液剂等避开剂,改变住宿习惯等个人防护措施,减少蚊虫叮咬。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