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需立即就医,处理方式主要有手术修补、脾动脉栓塞、脾切除术等。脾破裂可能由腹部撞击、高处坠落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左上腹疼痛、失血性休克等症状。
1、手术修补
适用于脾脏裂口较浅且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医生会通过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缝合破裂部位,尽可能保留脾脏功能。术后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防止迟发性出血。脾修补术能降低术后感染风险,但需严格评估脾脏损伤程度。
2、脾动脉栓塞
通过介入放射技术栓塞脾动脉分支控制出血,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该方法创伤小,可避免开腹手术,但存在脾梗死风险。术后需密切观察腹痛程度和体温变化,警惕脾脓肿等并发症。
3、脾切除术
当脾脏粉碎性破裂或无法止血时需全脾切除。术后患者需终身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等预防感染。儿童患者更需谨慎评估,因脾切除后可能增加暴发性感染概率。
4、保守治疗
仅适用于包膜下血肿或极小裂伤且生命体征平稳者。需绝对卧床休息1-2周,禁食胃肠减压,持续心电监护。治疗期间若出现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或腹痛加剧,需立即中转手术。
5、输血支持
所有脾破裂患者均需建立静脉通道,严重失血者需快速输注红细胞悬液和血浆。输血量根据出血程度调整,同时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儿童患者需按体重精确计算输血量。
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饮食需补充富含铁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出现发热、乏力等感染征兆时需及时返院检查。脾切除患者应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告知接诊医生脾切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