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免疫功能异常、肠道菌群紊乱、既往急性阑尾炎未彻底治愈等原因引起。慢性阑尾炎通常表现为右下腹隐痛、餐后腹胀、低热、消化不良、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1、阑尾管腔阻塞
粪石、淋巴组织增生或肠道寄生虫卵等堵塞阑尾管腔,导致分泌物滞留引发慢性炎症。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右下腹钝痛,进食后症状加重。可通过腹部超声或CT确诊,必要时行阑尾切除术。治疗药物包括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感染药物。
2、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病原体经血行或淋巴途径感染阑尾黏膜,形成持续性低度炎症。常伴有排便次数增多、体温波动在37.5℃左右。确诊需结合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急性发作期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3、免疫功能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阑尾局部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展为慢性炎症。典型症状包括反复腹部不适伴体重下降。建议完善免疫球蛋白检测,治疗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调节免疫。
4、肠道菌群紊乱
长期滥用抗生素或高脂饮食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刺激阑尾。多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可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调节菌群,配合蒙脱石散缓解腹泻症状。
5、急性炎症迁延
急性阑尾炎抗生素治疗不彻底或患者自行停药,导致炎症转为慢性过程。疼痛程度较急性期减轻但持续时间延长,腹部触诊可有麦氏点压痛。建议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前可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控制感染。
慢性阑尾炎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每日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西蓝花等,促进肠道蠕动。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疼痛发作。若出现持续发热、呕吐或腹痛加剧,须立即就医排除阑尾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应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