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痛与胆囊痛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疼痛部位、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方面。肝区疼痛多位于右上腹或右季肋区深部,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脓肿等疾病引起;胆囊疼痛常集中于右上腹肋缘下或剑突下,多与胆囊炎、胆石症相关,进食油腻食物后易加重。
肝区疼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隐痛、胀痛或钝痛,可能伴随皮肤巩膜黄染、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急性肝炎发作时可能出现肝区叩击痛,慢性肝病后期可触及质地变硬的肝脏。胆囊疼痛多为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发作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寒战,墨菲征阳性是胆囊炎的典型体征。胆囊结石嵌顿可导致胆绞痛,疼痛剧烈且与体位变化相关。
影像学检查是鉴别两者的重要手段。肝脏疾病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肝实质回声改变,CT或MRI能评估肝内占位性病变。胆囊病变在超声下可见胆囊壁增厚、胆结石影,肝功能检查多无异常,但伴胆管梗阻时会出现胆红素升高。血液检测中,肝源性疼痛常伴随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胆囊炎多以白细胞计数增高为主。
日常需注意避免高脂饮食、规律作息以减轻肝胆负担。出现持续疼痛或伴随发热、黄疸时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或肝胆外科,通过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长期饮酒或肥胖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胆超声筛查,胆结石患者建议低胆固醇饮食,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遵医嘱使用解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