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脑神经外科专家村垣善浩:不是肿瘤却更凶险的颅内动脉瘤

发布于 2020/12/18 16:49 经济参政网


近些年,脑血管精密体检的普及增加了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查出率。动脉瘤的发现,一方面可以降低脑卒中引起的后遗症风险,另一方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担心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否需要马上治疗等。对此,日本脑神经外科专家村垣善浩给出了专业建议。

村垣善浩医生是现任东京女子大学先端生命医科学研究所主管先端工学外科学领域的副所长,也是该大学脑神经外科兼职教授。在脑神经外科领域,他一直将“坚持不败”作为不变的信念,不断在微创领域不断攀登高峰,对每一台高难度的手术追求极致,他的精益求精和孜孜不倦不仅提升了日本神经外科治疗的整体水平,也为众多脑肿瘤患者带去了希望,在“生命禁区”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深藏颅内的“隐形炸弹

2.颅内动脉瘤是肿瘤吗?

对于颅内动脉瘤,很多人会有疑问,颅内动脉瘤是肿瘤吗?村垣医生介绍,“颅内动脉瘤实际上不是肿瘤,而是颅内血管壁的异常囊性膨出,它类似于汽车轮胎,薄弱处慢慢鼓出来的小泡。”

当颅内血管壁的某个局部薄弱点在一定压力的冲击下,尤其是高血压情况下慢慢地突出,增长、变大,最后形成颅内动脉瘤,称为脑子里的“不定时炸弹"。它多数是先天发生的,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或家族聚集性,占整个颅内动脉瘤的80%~90%。“当然,这个薄弱点还与血管本身的病理状态有关,如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和吸烟等。”村垣医生如是说。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是指还没有发生破裂的动脉瘤。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从年轻人到老年人的全年龄组统计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为2-6%。10至20岁几乎不会发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若有发生,一般都是天生的遗传性动脉血管壁脆弱引起的,这种疾病称为马凡综合症或者多发性肾囊肿。有时不满5岁的儿童会发生较大的动脉瘤,但极少见。严格地说,儿童的动脉瘤是罕见的特殊疾病,必须早期治疗。30或40岁以后发现的动脉瘤才被定义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3.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该怎么治?

一般而言,动脉瘤是否需要治疗的判断标准是7mm。通常颅内血管直径在4mm以下,当动脉瘤长到7mm时,达到颅内血管的2倍以上。不管颅内什么位置的血管,动脉瘤是血管2倍时,就说明它是巨大动脉瘤。因此,只要动脉瘤超过7mm,就必须立刻接受治疗。

但是,对于7mm以下的动脉瘤,也不能完全忽视、不予治疗。比如一个6mm的动脉瘤有增大风险时也是需要立即治疗的。再比如,尽管只是3-4mm的小动脉瘤,若其所处血管位置本身容易破裂,也是需要立即治疗的。

虽然有7mm标准,但是诊断中不可以一概全,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发现颅内动脉瘤时有3个选择:第1个选择是慎重观察;第2个选择是开颅手术;第3个选择是血管内治疗(血管介入手术)。欧美对血管内治疗的效果评价更高,但是日本认为开颅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差别不大,患者在日本决定接受治疗时,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也成为了患者的选择难题。

手术或介入治疗,在各年龄组中出血率均降低。50岁以下人群,尽管总体出血率相对较低,但干预仍可获益。外科手术对于>65岁患者的风险较高,对于<50岁人群相对安全、有效及总体死亡率较低。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仅可能与动脉瘤特征或技术条件相关,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因此是老年患者的最 好选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