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可通过保持休息、适量饮水、调整体位、按摩穴位、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头晕通常由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耳石症、贫血、前庭神经炎等原因引起。
1、保持休息
头晕发作时建议立即停止活动,选择安静环境平卧或静坐闭目休息。避免强光或噪音刺激,减少头部晃动,多数生理性头晕可在休息10-30分钟后缓解。若为长时间工作或睡眠不足导致,需保证每天7-8小时规律睡眠。
2、适量饮水
脱水可能引发血容量不足性头晕,建议分次饮用200-300毫升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胃肠负担。可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如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帮助恢复体液平衡。
3、调整体位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需避免快速起身,从卧位转为坐位时应先活动四肢,再缓慢站起。头晕发作时可采取头低脚高体位,促进血液回流。长期卧床者需定时进行床上肢体活动。
4、按摩穴位
用拇指按压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穴等头部穴位,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宜。耳石症患者可尝试Epley复位法,需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特定头部转动动作。
5、深呼吸
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可通过腹式呼吸缓解头晕,用鼻缓慢吸气4秒,屏息2秒,再用口呼气6秒。焦虑情绪引发头晕时可配合4-7-8呼吸法,重复数次直至症状减轻。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空腹时间过长,体位变化时动作放缓。高血压患者应按时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注意预防低血糖。若头晕伴随视物旋转、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或持续超过1小时不缓解,应立即就医排查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等急重症。贫血患者需加强铁质摄入,耳石症患者可进行前庭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