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伤口很大需要及时进行清创、止血、包扎等处理,必要时需就医缝合。伤口较大时可能伴随出血、感染风险,需根据伤口深度、污染程度及部位采取不同措施。
浅表性大伤口若出血量少,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异物,再用碘伏消毒周围皮肤,覆盖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四肢伤口可抬高患肢减少出血,避免触碰污水或污染物。日常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每1-2天更换一次,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若伤口边缘整齐且未伤及血管神经,可在消毒后使用医用胶带对合伤口边缘促进愈合。
深度超过0.5厘米或出血不止的伤口需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采用缝合、电凝止血或负压引流等处理,肌肉层损伤需分层缝合。污染严重的伤口需彻底清创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合并骨折或肌腱断裂时需手术修复。面部、关节等特殊部位的大伤口即使出血少也应优先就医,以减少瘢痕或功能障碍风险。
伤口处理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裂开,遵医嘱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恢复期增加瘦肉、鸡蛋等优质蛋白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伤口愈合情况,若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或持续疼痛,需及时返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