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与肾衰竭有什么区别

发布于 2025/07/16 19:59

肾炎肾衰竭是两种不同的肾脏疾病,肾炎是肾脏的早期炎症性病变,肾衰竭则是肾脏功能严重受损的终末阶段。肾炎可能由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症状;肾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通常由肾炎未及时控制、糖尿病肾病等进展而来,伴随少尿、水肿、电解质紊乱等严重症状。两者在病因、病程、症状及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

1、病因差异

肾炎多由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IgA肾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引发,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或肾间质的炎症反应。肾衰竭的病因更为复杂,急性肾衰竭可能由严重脱水、药物中毒或尿路梗阻导致,慢性肾衰竭常由长期未控制的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进展而来,最终导致肾单位不可逆损伤。

2、病程进展

肾炎病程相对缓慢,早期通过抗感染或免疫抑制治疗可能完全缓解,如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脏病。肾衰竭中急性肾衰竭起病急骤但部分可逆,慢性肾衰竭则呈进行性恶化,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最终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3、症状表现

肾炎常见镜下血尿、泡沫尿、轻度水肿及高血压,部分患者仅表现为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肾衰竭患者会出现少尿或无尿、严重水肿、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尿毒症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常合并贫血、骨代谢异常等全身并发症。

4、诊断标准

肾炎诊断依赖尿常规发现红细胞管型、蛋白尿,肾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肾衰竭需通过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评估肾功能,超声显示肾脏萎缩是慢性肾衰竭的特征,急性肾衰竭可能伴肾脏肿大,必要时需进行肾穿刺鉴别病因。

5、治疗方式

肾炎治疗包括控制感染(如青霉素V钾片)、调节免疫(如泼尼松片)、降压(如缬沙坦胶囊)等针对性措施。肾衰竭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终末期患者需长期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符合条件的可考虑肾移植手术。

对于肾脏疾病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高盐高脂饮食。肾炎患者应预防呼吸道感染,肾衰竭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出现水肿加重或呼吸困难等紧急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改善循环,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肾脏负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