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公园里,总能看到不少银发族在晨练。有的打太极行云流水,有的跳广场舞活力四射,还有的健步如飞不输年轻人。但您知道吗?晨练时间选不对,可能越练越伤身!特别是60岁以上的朋友,这几个晨练雷区千万别踩。
一、不要天不亮就出门锻炼
1、清晨4-6点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段
医学上称为"魔鬼时间",此时人体血压处于全天最高峰,血液黏稠度增加30%。太早锻炼容易诱发心梗、脑梗。
2、视线不清易发生意外
黎明时分光线不足,老年人反应能力下降,容易绊倒摔伤。统计显示,清晨骨折发生率比白天高40%。
3、建议等待"日出而作"
等太阳完全升起后再出门,这时植物开始光合作用,空气质量更好。最佳晨练时间是7:30-9:00。
二、不要空腹或饱腹锻炼
1、空腹运动风险大
经过整夜消耗,血糖处于低谷。此时运动可能引发低血糖,出现头晕、冒冷汗等症状。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2、刚吃完早饭也别急着动
饭后血液集中在胃部消化,立即运动会导致消化不良。建议餐后休息30-45分钟再锻炼。
3、推荐"半饱状态"运动
晨练前可以喝杯温蜂蜜水,吃半根香蕉或两片全麦面包,既补充能量又不会造成负担。
三、不要追求高强度运动
1、避免剧烈跳跃动作
老年人的关节软骨变薄,跳绳、深蹲等冲击性运动容易损伤膝关节。广场舞也要避开大幅度的扭胯动作。
2、控制运动时长
连续锻炼不要超过1小时,每20分钟要休息5分钟。感觉微微出汗、呼吸稍快但能正常说话的程度最合适。
3、优选温和运动项目
太极拳、八段锦、健步走都是好选择。游泳对关节压力小,但要注意水温不能太低。
四、不要忽视身体预警信号
1、这些症状要立即停止运动
出现胸闷、眼前发黑、单侧肢体麻木、持续头晕等表现,可能是心脑血管意外前兆。
2、定期监测静息心率
早晨醒来未起床时测量脉搏,如果比平时快10次/分钟以上,建议当天减少运动量。
3、备好应急物品
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手机和写有家属联系方式的卡片。最好结伴锻炼,互相照应。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那干脆别晨练了?当然不是!适度晨练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骨质疏松。关键是要掌握科学方法:日出后锻炼,做好热身运动,控制运动强度,及时补充水分。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从明天开始,把这些晨练要点告诉身边的老伙伴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