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男子查出肠息肉,3年后确诊肠癌晚期,医生叹息:无知惹的祸

发布于 2025/07/23 14:46

刚做完肠镜的老张看着报告单上的"肠息肉"三个字,心里直犯嘀咕:"不就是个小肉疙瘩吗?医生干嘛非要我复查?"三年后,当他再次躺在检查床上时,癌变组织已经占据半个肠腔...消化科医生摇头叹息:"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啊!"

一、肠息肉到肠癌只有三步之遥

1、息肉潜伏期

肠道黏膜异常增生形成小突起,多数人毫无症状。体检发现的1cm以下息肉,癌变概率不足1%,但放任不管就是埋雷。

2、癌前病变期

腺瘤性息肉在5-10年内可能异变,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达30%。这个阶段及时切除,治疗几率超90%。

3、浸润癌变期

当癌细胞突破黏膜层,5年生存率骤降至60%。老张的病灶已转移到肝脏,连手术机会都丧失了。

二、这些危险信号千万别忽视

1、大便习惯突变

持续两周以上的腹泻便秘交替、里急后重感,可能是左半结肠癌警.报。

2、便血伪装成痔疮

暗红色血便混合黏液,与鲜红的痔疮出血完全不同。有人误当"上火"耽误半年。

3、莫名消瘦贫血

肿瘤消耗营养会导致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5%,贫血患者要先排除消化道出血。

三、防癌黄金法则记牢了

1、45岁必做第一次肠镜

普通人群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5岁,有家族史的要再早10年。无痛肠镜睡一觉就做完。

2、两年一次便潜血检测

居家检测试剂盒能发现肉眼看不见的微量出血,阳性率超70%要立即就医。

3、高危人群每年复查

既往有息肉病史、炎症性肠病患者,监测频率要提高到6-12个月。

那个总说"没时间体检"的出租车司机,那个把便血当痔疮的公司高管,还有那个怕做肠镜难受的退休教师...消化科病房里相似的悲剧每天都在重演。其实战胜肠癌最好的武器,就是及时揪出那些会变坏的"小肉揪"。下次体检,记得把肠镜检查加入清单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