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做完肠镜的老张看着报告单上的"肠息肉"三个字,心里直犯嘀咕:"不就是个小肉疙瘩吗?医生干嘛非要我复查?"三年后,当他再次躺在检查床上时,癌变组织已经占据半个肠腔...消化科医生摇头叹息:"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啊!"
一、肠息肉到肠癌只有三步之遥
1、息肉潜伏期
肠道黏膜异常增生形成小突起,多数人毫无症状。体检发现的1cm以下息肉,癌变概率不足1%,但放任不管就是埋雷。
2、癌前病变期
腺瘤性息肉在5-10年内可能异变,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达30%。这个阶段及时切除,治疗几率超90%。
3、浸润癌变期
当癌细胞突破黏膜层,5年生存率骤降至60%。老张的病灶已转移到肝脏,连手术机会都丧失了。
二、这些危险信号千万别忽视
1、大便习惯突变
持续两周以上的腹泻便秘交替、里急后重感,可能是左半结肠癌警.报。
2、便血伪装成痔疮
暗红色血便混合黏液,与鲜红的痔疮出血完全不同。有人误当"上火"耽误半年。
3、莫名消瘦贫血
肿瘤消耗营养会导致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5%,贫血患者要先排除消化道出血。
三、防癌黄金法则记牢了
1、45岁必做第一次肠镜
普通人群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5岁,有家族史的要再早10年。无痛肠镜睡一觉就做完。
2、两年一次便潜血检测
居家检测试剂盒能发现肉眼看不见的微量出血,阳性率超70%要立即就医。
3、高危人群每年复查
既往有息肉病史、炎症性肠病患者,监测频率要提高到6-12个月。
那个总说"没时间体检"的出租车司机,那个把便血当痔疮的公司高管,还有那个怕做肠镜难受的退休教师...消化科病房里相似的悲剧每天都在重演。其实战胜肠癌最好的武器,就是及时揪出那些会变坏的"小肉揪"。下次体检,记得把肠镜检查加入清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