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通知你:95%的肠癌由息肉转变,4种肠息肉,早切早受益

发布于 2025/07/23 16:10

肠道里的"定时炸.弹"你可能天天在喂养!体检报告上"肠息肉"三个字,让多少人心里咯噔。别慌,其实95%的肠癌都是这些小东西慢慢变的,关键是要分清哪些是"乖宝宝",哪些是"危险分子"。

一、肠息肉到底是个啥?

1、肠道里的"小肉揪"

就像皮肤上长的痣,肠息肉是肠黏膜异常增生形成的突起。多数人30岁后开始生长,50岁以上检出率高达30%。

2、从息肉到癌的"黑化之路"

一般需要5-15年时间,经历"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变"四部曲。这个过程给了我们充足的干预时间。

二、4种必须警惕的危险分子

1、腺瘤性息肉

这种占所有息肉的70%,癌变率高达30%。长得像蘑菇,表面凹凸不平,最喜欢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安家。

2、锯齿状息肉

边缘呈锯齿状,看似温和实则危险。近端结肠多见,癌变速度比腺瘤更快。

3、家族性息肉

遗传因素导致,20岁就可能长满肠道。如果不处理,40岁前癌变风险接近100%。

4、大于2cm的息肉

个头越大越危险,2cm以上息肉癌变几率比1cm以下的高出10倍。

三、这些信号提醒你该查肠镜

1、排便习惯突然改变

持续腹泻或便秘超过2周,尤其伴有便血要当心。

2、莫名消瘦

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又找不到其他原因。

3、腹痛定位明确

固定位置的隐痛或胀痛,排便后不缓解。

四、预防胜于治疗的3个关键

1、40岁起定期肠镜

普通人建议5年一次,有家族史的提前到30岁。

2、饮食记住"三多三少"

多膳食纤维、多发酵食品、多喝水;少红肉、少酒精、少油炸。

3、保持肠道菌群平衡

适当补充益生菌,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

别等身体拉响警.报才后悔!现在就去翻翻家人的体检报告,如果超过40岁还没做过肠镜,赶紧预约起来。记住:发现一个息肉,可能就是避免一场大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