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里的"定时炸.弹"你可能天天在喂养!体检报告上"肠息肉"三个字,让多少人心里咯噔。别慌,其实95%的肠癌都是这些小东西慢慢变的,关键是要分清哪些是"乖宝宝",哪些是"危险分子"。
一、肠息肉到底是个啥?
1、肠道里的"小肉揪"
就像皮肤上长的痣,肠息肉是肠黏膜异常增生形成的突起。多数人30岁后开始生长,50岁以上检出率高达30%。
2、从息肉到癌的"黑化之路"
一般需要5-15年时间,经历"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变"四部曲。这个过程给了我们充足的干预时间。
二、4种必须警惕的危险分子
1、腺瘤性息肉
这种占所有息肉的70%,癌变率高达30%。长得像蘑菇,表面凹凸不平,最喜欢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安家。
2、锯齿状息肉
边缘呈锯齿状,看似温和实则危险。近端结肠多见,癌变速度比腺瘤更快。
3、家族性息肉
遗传因素导致,20岁就可能长满肠道。如果不处理,40岁前癌变风险接近100%。
4、大于2cm的息肉
个头越大越危险,2cm以上息肉癌变几率比1cm以下的高出10倍。
三、这些信号提醒你该查肠镜
1、排便习惯突然改变
持续腹泻或便秘超过2周,尤其伴有便血要当心。
2、莫名消瘦
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又找不到其他原因。
3、腹痛定位明确
固定位置的隐痛或胀痛,排便后不缓解。
四、预防胜于治疗的3个关键
1、40岁起定期肠镜
普通人建议5年一次,有家族史的提前到30岁。
2、饮食记住"三多三少"
多膳食纤维、多发酵食品、多喝水;少红肉、少酒精、少油炸。
3、保持肠道菌群平衡
适当补充益生菌,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
别等身体拉响警.报才后悔!现在就去翻翻家人的体检报告,如果超过40岁还没做过肠镜,赶紧预约起来。记住:发现一个息肉,可能就是避免一场大病。